专“新”致“智”,克难而“行”
2024年4月3日,中国化工报刊载文章《专“新”致“智”,克难而“行”——访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报道了公司锐意突破研无止境,机器代人与时俱进,质量保障行达天下,公司生产的特种车辆和特种机器人,驶向八方,并在服务石油和化工等工业领域应急救援、作业保障方面大显身手。
报道全文如下:
行大道,有名车。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誉,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伦哲公司”)生产的特种车辆和特种机器人,也从此驶向八方,并在服务石油和化工等工业领域应急救援、作业保障方面大显身手。如何让这些车辆跑得更快、更稳、更长久?海伦哲公司董事长高鹏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给他们带来了答案。
3月18-19日,正是仲春时节,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在徐州经开区举行。《中国化工报》记者随采访团走进海伦哲公司,乘其车,听其道,访其人。
有求必应,研无止境——锐意突破的“新”
系上安全带,跨入作业平台,记者被一辆高空作业车稳稳地举高至28米的空中。地面的人越来越小,眼前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随着平台缓缓旋转,高楼、云海、山峦,厂区西侧宝莲寺的佛塔,相继跳入眼帘。在海伦哲公司宝莲寺路厂区,这样的高空作业车只是众多产品中的寻常一员。但海伦哲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尹亚平说,它身上的创新技术却一点都不简单。
据尹亚平介绍,公司始终坚持“技术领先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是业内唯一实现绝缘臂国产化生产的企业,打破行业关键部件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其自主研发制造的玻璃钢绝缘臂的绝缘、机械、耐老化等各项性能经第三方机构检验,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部分性能参数超过进口产品。
登上高空作业车。(李东海 摄)
“今年全国两会后,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经济的热点话题。”高鹏说,“我们认为对于企业经营来讲,就是抓住生产力这个牛鼻子,利用各种创新如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持续推出新产品,解决客户的需求痛点,为客户提升生产力。”他告诉记者,公司重视研发,强调自主创新,不断攻关技术,适应行业发展、紧随用户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仅2023年当年投产新产品超过30款。
怎样准确找到客户需求的痛点呢?
(下称“格拉曼公司”)是海伦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1918年的上海消防器材总厂,是我国消防车的发源地,曾创造了数个第一(第一辆消防车、第一台手抬泵、第一款灭火剂等),是我国消防车行业的骨干企业,多年来深耕消防车业务板块。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该公司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格拉曼公司总经理杨维利告诉记者,他们每年要参加十几次石化行业会议,时刻跟进石化产业发展情况。同时坚持既要走进客户企业一线,了解其需求以确定创新方向,也要将客户请进来,征询其意见以提升应用效果。
“我们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没有了这个‘求’字,产品创新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杨维利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他们中标万华化学消防车项目。万华化学提出,能否研发一款装备,可同时满足消防侦察和灭火需求。为此,他们经过与客户深入交流后,确定了在消防车上搭载机器人的方案。“这款产品售价330万元,如果分开购买消防车和侦察机器人,则需要450万元,还要单独配备运输车、驾驶员。因此,按照格拉曼提供的新方案,客户总成本是大大降低了,而且一机两用,十分便捷。”他说,“尽管产品售价高于单台消防车,但综合成本更低,满足了客户作为化工企业在应急救援上的迫切需求,客户非常满意。这也告诉我们,到生产一线去,倾听客户需求、找到客户痛点是做好定制化服务的重要一环。”
针对石化园区和企业的消防难题,格拉曼与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联合开发了液氮泡沫消防车。据格拉曼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玉春介绍,该车由液氮罐替代车载空压机,将液氮通过自增压系统从液氮罐输出,采用液氮气化供气,产生超大流量压缩气体泡沫,从而解决了压缩气体泡沫系统供气量严重不足、供气设备体积庞大的问题,能够实现超大流量喷射,可适用于应对大型储油罐和输油泵区火灾、危化品装卸场和仓库火灾、长输管道液位抢维修监护以及生产装置的检修动火作业等。储油罐灭火试验数据对比显示,该车相比普通泡沫消防车,灭火用时从215秒缩短至61秒,灭火效率提升约70%;泡沫混合液消耗量从10750升减少至4636升,节约40%以上。
“常规压缩空气泡沫初始喷出时火焰增大,空气助燃,导致燃烧加剧,随着泡沫形层形成后火焰才开始逐渐减小,热辐射降低,泡沫稳定性差,油面后期易复燃。”张玉春解释,“液氮泡沫消防车优势在于液氮泡沫初始喷出,火焰立即变小,氮气抑制燃烧,燃烧变弱,热辐射降低,泡沫稳定性高,不易复燃。”
特种车辆制造车间
张玉春告诉记者,该车有无动力液氮消防车和大流量液氮消防车两款。前者用于应对罐体容积在5000立方米及以下储罐火灾、外浮顶储罐的密封圈火灾,去年完成检测后投放市场,被不少大型石化企业采购;后者为升级款,可用于应对罐体容积5万~15万立方米的储罐全面积火灾,将于今年5月完成检测后投放市场。
“我国在石化消防车领域一度落后,经过努力,如今与国外基本相当。”张玉春的眼里充满自信,“我们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难题。目前拥有的消防泵、消防炮、泡沫比例混合系统等自主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市场大部分产品且性价比高。我们的液氮与泡沫液混合发泡灭火技术在世界消防灭火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机器代人,植“心”造“魂”——与时俱进的“智”
在海伦哲公司螺山路厂区,一场高空系留无人机灭火消防车演示惊艳了全场。
消防车舱门打开,一架无人机飞出后落在地面。3分钟后,无人机带着消防水带升空,同时喷洒泡沫,展现了优异的灭火能力。又过4分钟,无人机稳定攀升到150米并进行灭火演示。随后,无人机又对此前喷洒的泡沫进行了清洗,现场泡沫了无痕迹。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高层建筑火灾1.7万起,同比增加276%。“高空消防经常遇到作业高度不够、扑灭效果不好的情况,目前常用的50米以上的大高度举高喷射消防车价格昂贵、作业展开慢、作业展开场地需求大、操作复杂。”张玉春介绍说,这款高空系留无人机灭火消防车聚焦高空消防,具有灭火、破窗、喊话、照明和发电等功能,可载8吨水和500千克泡沫液,混合后能连续喷射半个小时,有效覆盖墙面火焰。其装备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配合无人机技术可使灭火速度提高3~5倍,用水量节省50 %以上,有效灭火高度可达150米。“这款产品还有一个妙用,就是能为参与高空灭火的消防员输送‘弹药’。”他说,消防员可以轻装直达高层灭火现场而无需背负灭火设备,无人机可直接把所需灭火器材、泡沫液送抵“阵地”。
“这款产品预计将很快上市。”海伦哲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陈慧源告诉记者,经过对软硬件的长期研发,公司掌握了先进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全灾种、大应急”灭火救援装备中,以快速实施高空灭火、灾情侦查、辅助救援,并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效率。
智能化时代悄然降临,而海伦哲公司已做好准备。打造“会飞的消防员”,只是海伦哲公司发力智能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公司战略定位高端智能制造,引领未来发展。”高鹏表示,根据2023—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将坚持以特种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为发展中心,深耕特种车辆、特种机器人和军工等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将海伦哲打造成行业知名的特种智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
如今,海伦哲公司一方面以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等手段,为自身增“智”,另一方面用智能化技术为产品赋“智”。
他们通过与国内先进系统集成商合作,打造智能产线及智能工厂,同步对现有设备及产线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改造,在下料、折弯、成型、焊接等关键工序更新数字化设备,确保实现关键设备互联互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高空系留无人机灭火消防车演示
同时,他们研发的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消防排烟灭火机器人在业内享有盛誉;在核生化洗消机器人方面,他们开发了全国产化控制器,减少了对国外的依赖,保障了装备信息安全。据高鹏介绍,其最新研发投用的AMR移动机器人,载重400千克,具有高效自动化、高灵活适应、高稳定运输、高安全避障四大优点。负荷800千克的HAS80也已开始研制。格拉曼公司还成为上海市首批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
在保持自身强大的硬件研发实力的同时,海伦哲公司还浸淫软件和系统的开发,为产品打造强有力的“心”和“魂”,助力智慧消防产品体系建设。
公司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性能稳定,操作便捷,有效避免了技术外泄和同质化竞争;掌握自动驾驶技术,并成功应用到无人值守电站消防车和阀厅机器人装备上,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研发的装备远程维护、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实现对客户处的装备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可极大提高服务及时性,并对装备全寿命周期进行统计分析,助力研发迭代。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复杂度,便于开发和维护;模块可以独立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这些模块可以被多个系统或应用程序共享和复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并行开发,不同的团队可以同时开发不同的模块,提高了开发效率;模块可以各自独立运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张玉春说,公司为消防车、机器人等终端产品开发配备了消防车产品信息采集终端,实现对产品功能、性能的实时探测、传输和预警,可为用户远距离解决部分控制系统故障,也可通过网络传送至消防指挥中心,便于消防指挥员合理调度车辆实施救援。
近年来,他们加大服务数智化转型的投入,数字化运营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率100%,实现整个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数字化。2018年,他们开发推出了车联网功能,实现了车辆信息的即时共享与智能互动。
3月15日,海伦哲公司与成都申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智能化控制、人工智能等方向多领域、多形式的深度合作,将有利于开发运用基于“神威芯”的超算技术,加快推进智能技术在特种装备和应急领域的应用。
昆仑论剑,百战淬炼——久经考验的“行”
海伦哲的特种车辆和特种机器人之所以能行达天下,是因为用起来确实“行”。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深切感受。
这个“行”,是检出来的,来自严苛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引进了大型激光切割机、数控冲床、多维度加工中心、大型焊接机器人等多台先进设备,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了产品质量。
在宝莲寺路厂区,记者在海伦哲公司质量部副部长董敏的带领下参观了海伦哲公司的试验检测中心。一辆辆受检车正在进行各种检测。淋雨试验台上,高压水流模拟暴雨持续冲刷着,以检测车辆密闭性是否合格;一条道路试验检测跑道上,一辆受检车正绕圈而行,这是通过急转弯、路面颠簸、刹车以及驻坡来进行检测,评估其安全性;特种车辆易出现侧翻风险,侧翻试验自然必不可少……董敏告诉记者,公司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整车可靠性试验台及整车道路行驶试验场的企业,这里可以进行车辆各项性能检测,包括整车检测项目11种、零部件检测项目7种。
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
这个“行”,也是比出来的,来自与业内同类产品的多次同台竞技。“我们不怕比。”说到比赛,张玉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带队参与的一次“昆仑论剑”。那是在青海格尔木昆仑山海拔4500米的某区域,正值12月初,室外温度低至-20℃,有7家特种车辆企业参加。参检消防车要先在-41℃的环境下停放24小时,再检测消防水炮出水、发动机运转等是否正常,然后升温到50℃再次检看;之后,还要经过从-50℃到常温再到70℃高温的反复测试,观察车辆各项电气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有的消防车还没到检测地点就趴窝了,有的出现了漏水等情况。张玉春团队则一路过关,顺利通过检测。“我们的车辆喷射距离最远,发动机衰减最小。”提起“当年勇”,张玉春一脸“当仁不让”的自信。
这个“行”,更是打出来的,来自多次参与事故应急的实战淬炼。在宝莲寺路厂区,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排烟灭火机器人等列队而立。如果说高空系留无人机灭火消防车还是未经实战的“新兵”,那么它们则是一群久经沙场的“老将”。
“别小看这俩小个头,它们可是在很多次消防救援中‘出生入死’的。”张玉春向记者介绍说,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虽然个头不足1.25米,但垂直越障高度超过240毫米,涉水深度超过400毫米,原地转向、爬楼梯更不在话下,且拥有优良的防爆与防护性能和自动水幕降温自保装置,无惧高温威胁,可在多种场合代替消防人员进入易燃易爆等危险区域执行任务。其遥控距离超500米,通过全方位摄像系统、远程视频传输系统、气体探测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可使消防人员熟悉现场,并在其指挥下作战。而在紧急情况下,它还像壁虎一样具备“断尾逃生”的功能——可自动切断消防水带撤离现场。排烟灭火机器人则可针对石化油库、炼制车间等场所的火灾,进行快速排烟、紧急灭火、改变风口、压制毒雾、稀释毒气,排烟量高达9万立方米/小时,水雾射程超50米,连续工作时间达16小时。
排烟灭火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在多起大型事故救援中,远的如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2015年8月26日福建漳州古雷港化工爆炸事故,2016年4月13日江苏靖江德桥仓储大爆炸,2018年9月16日山东东营化工厂爆炸,2019年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近的如2023年6月18日上海金山石化火灾爆炸事故,都活跃着公司消防车、机器人的身影。公司也携各类消防救援装备多次驰援现场参与救援保障,并于2023年6月20日组建了“海伦哲应急救援队”。
如今,这些装备应用于各地消防救援部门、化工园区和企业、煤矿的消防救援工作,成为消防队员们最可信赖的伙伴。高鹏说,实践证明,公司坚持“技术领先型的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立足自主创新,主业发展定位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完全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要求。
据了解,海伦哲公司2023年取得了历史最好业绩,“行”到了新高度;而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要实现“经营业绩翻两番、再造一个海伦哲”——这可“行”吗?
“时间会验证一切。”从事工程机械行业42年的尹亚平说。
- 上一篇 2024.04.07 江苏徐州:打造能源装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
- 下一篇 2024.04.07 以科技创新引领专用车辆高质量发展